您是本网站第   位访问者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迎来新跨越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迎来新跨越

 

明年1月1日起,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将正式实施。在财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热点问题。

这也意味着广大事业单位将告别实施长达15年之久的现行准则,其会计核算水平将实现新的跨越,并将为未来政府会计改革做好铺垫。

引入权责发生制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在新准则中,权责发生制的引入程度非常值得关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所长张琦表示,新准则提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有像医院这样类似于企业管理并强调成本管理的,也有像中小学校这样非常强调预算收支的,而新准则要对各种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信息需求都有所兼顾。

“引入权责发生制是新准则尝试性地走出了一步,这将对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模式带来冲击,步子没有跨得太大也是必然的。”张琦说。

此外,“费用”的地位也有所明确。张琦表示,考虑到医院等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行业事业单位,新准则更加合理地界定了会计要素,以“费用”替代“支出”,而在传统事业单位中,保留“支出”的要素也是合适的。

不仅如此,为了统一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列报格式,便于信息使用者开展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财务风险等的分析和评价,此次新准则借鉴了会计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将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统一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负债和非流动资产/负债。相应地,将会计准则中的“对外投资”更进一步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从这些变化中不难看出,事业单位的报表体系与会计通行做法更加一致,与企业会计在报表的格式上也更加趋同了。”张琦说。

更多反映外部受托责任

事实上,随着各项财政改革以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在诸多方面逐步暴露出一些不适应和不协调的地方。

与现行的准则相比,新准则有了较大的突破。对此,张琦表示,新准则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同时在确定准则的信息使用者时,不再仅仅局限于财政部门,而是将更广泛的信息使用者都纳入其中。

“新准则由过去的完全只注重财政预算的信息需求转向外部的受托责任。”张琦说。

新准则中明确提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作为一名一线行政单位财务人员,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财务处处长任红梅对此表示赞同:“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要让财务工作者之外的外行人,能够看得懂预算和决算报告和报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往往不是会计。因此,对于如何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如何向资源分配者和内部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且直观的会计信息,本准则做了规定。”

任红梅还指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也将满足当前政府绩效管理的需求。“财政资金绩效是政府绩效的组成部分,当前,财政部门正在积极推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还将出台绩效管理的‘十二五’规划。绩效管理中,既有非财务指标,也有财务指标。提供完整、全面、直观的财务指标,是政府绩效管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另外,张琦还告诉记者,新准则在对原准则中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原则要求进行重新表述和排序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全面性”要求,强调“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这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张琦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修订,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可比性,促进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决策水平,同时对促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公开具有重要意义。”

为政府会计改革埋下伏笔

可以说,政府会计改革一直处于箭在弦上的状态。此次新准则的实施,也为下一步政府会计改革埋下伏笔。

张琦告诉记者,新准则还明确了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特别是针对各会计制度中接受捐赠、无偿划拨等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不明确以及实际执行中资产不入账等问题,新准则明确了对不支付对价情况下取得资产的计量原则,要求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

“对无对价取得资产的计量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既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又便于确保资产及时入账,通过资产的账实核对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张琦说。

在张琦看来,作为会计改革的一个排头兵和试金石,新准则这一步的跨出对未来更广泛的政府会计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无论是费用概念的提出、折旧摊销的引入、资产的计价,还是信息使用者范围的扩大,都为未来政府会计改革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都透露出我国公共部门的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将由传统的仅关注预算管理目标逐渐向预算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目标等多元化的目标去转变。”张琦说。(来源:中国会计报)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149号
 粤ICP备160026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