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本网站第   位访问者

全球货币“放水”似再度来袭 国内政策以稳为主

 

全球货币“放水”似再度来袭 国内政策以稳为主

 

如何提振日渐消沉的经济,已经成为包括美国、中国等经济大国的普遍共识。全球主要央行中,已有5家宣布或即将宣布货币宽松政策,全球“放水”似乎再度袭来,而新兴国家则持谨慎态度。
  货币政策趋松 实体经济变冷
  最先采取举措的是欧洲央行宣布购债计划;接着美联储推出QE3,没有设定规模上限,每月会购入400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直到经济出现好转,相当于向市场提供“无限火力”;日本央行跟进,扩大资产购买规模10万亿日元;随即,澳大利亚央行发布会议纪要显示可能将在不久后降息;与此同时,英国央行也暗示或将继续扩大资产购买规模。
  从外汇市场表现来看,美联储推出QE3之后,美元指数一举击穿80关口的支撑,出现跳水式下跌,非美货币均呈现不同程度上涨。
  然而,在经历了短暂而剧烈的波动后,各主要币种又回复到原先的轨道中,美元、日元重新升值,欧元回调下跌。似乎先前的货币宽松刹那间丧失了效果,与前两轮量化期间美元持续走弱大相径庭。
  事实上,货币政策的失灵并非首次。2011年12月,美联储携手五大央行联合救市,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当时开闸放水的效果也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周,各主要市场便再度回归到原有区间。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印钞比赛”,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不仅没有达到既定的通胀目标和经济增速,有些甚至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通缩压力: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预计今年通胀将保持在接近2%的水平,日本还仍处于通缩之中。
  货币政策宽松与实体经济趋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不禁疑问,开闸放水都流向了哪里?
  “这反映出实体经济中存在流动性陷阱,投放再多也将如泥牛入海般。企业与居民愿意持有高流动性资产,而不愿投资与生产。”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进一步表示,“生产过剩与债务高企正是造成流动性陷阱的主要原因,即使利用货币政策压低实际利率,也很难刺激投资。反映到现实中,各国PMI持续下行。”
  在此背景下,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了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出现部分失灵,导致宽松举措可能只会成为一种以邻为壑、稀释债务的贬值策略。
  新兴国家尚未跟进 国内政策以稳为主
  美联储施行QE3,也引起了我国经济界的高度关注。有分析认为,QE3搅乱了中国货币政策,并会推高人民币币值,继而影响中国的出口。
  观察人民币中间价可以发现,尽管美元大幅走软,但中间价的涨幅相当温和,与美元指数的跌幅不成比例。
  招商银行高级金融分析师刘东亮发布研究报告认为,在内外经济低迷的形势下,我国央行不会允许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至少在中国经济企稳反弹前,难以见到人民币新一轮升值。
  国内货币政策是紧是松也再引争议。有人对国内近期宣布的大规模投资项目感到振奋,还有人期待政府出台更多更有力的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相较于欧美国家的宽松政策,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尚未跟进,反应极为谨慎。
  巴克莱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当前的经济低迷是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共同造成的。表面上看,似乎已出台了新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地方政府公布了大规模投资项目,同时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更多基础设施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大多是未来3-8年的规划,且只有少量项目有具体的融资方案,从侧面反映出央行、银监会和财政部不愿轻易放松政策。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虽已连降多次,但仍处于2007年以来的高位。部分人士担心,一旦货币宽松,经济稳住甚至上行了,但通胀也将加剧。如果不稳持货币政策,以后或将更加被动。在此基调下,国内政策一方面要支持经济“稳增长”,特别是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还要防范金融风险,防止通胀重临。(来源:新华网)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149号
 粤ICP备160026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