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亟需高素质会计人才
由香港中文大学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共同主办的EMPAcc项目十周年庆典启动仪式暨SNAI-CUHKCFO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香港中文大学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十年来为上海培育众多金融专业人才。针对国内会计制度如何与国际接轨、人才培育上如何更强化商业伦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及国内证券市场、公司治理等方面面临的诸多挑战,前来参加论坛的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黄德尊教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会计人才须有职业操守
《上海金融报》:请黄教授先为我们介绍一下香港中文大学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合作的高级财会人员专业会计硕士EMPAcc项目。
黄德尊: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合办的高级财会人员专业会计硕士EMPAcc项目成立于2002年,宗旨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第一流的CFO或者高级财务总监,至今为止已经培养了大约650名毕业生,另有150名在读学员。不少学员在就学时就已身居大型企业高管行列,在项目学习后加入高管团队的学员则更多。大约有一半的学员在上海工作,到2020年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时,估计可为上海培养600名左右的高级财会人员和其他大型企业高管。
《上海金融报》: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在会计人才、会计专业方面有哪些要求?
黄德尊:国际金融中心一定需要各类为金融机构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如会计审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投资咨询等。
越是复杂的金融产品越是需要透明的财务信息,也就越是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第一是诚信,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严格遵守会计准则,有为投资者提供透明的财务信息的愿望。第二是专业能力,包括充分的金融知识,比如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来估计股份期权的公允价值;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以便正确地帮助企业控制风险。
《上海金融报》:未来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地还有其他什么合作项目?
黄德尊:未来一是将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EMPAcc项目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立足于中国的同时,引进更多国际信息,使我们的学员真正成为第一流的CFO;二是有可能扩大规模,在深圳或其他地区办类似的项目。事实上,我们已与深圳方面进行了长达二三年的讨论,这个暑假就会进行最终协议签订,届时我们将成为第一家在深圳设立分校的香港大学,深圳分校有望在2013年或者2014年正式招生。
《上海金融报》:分校在专业开设方面有何规划?
黄德尊:我们计划设立三个学院,商学院、工学院和理科会。商学院方面,我们不想简单重复香港的课程,因为珠三角地区公司的行业跟香港不大一样,香港高科技行业并不多,我们可能会朝私募、风险那个方向去设计课程,帮助珠三角地区的高科技企业进行融资。同时,也会和工学院进行更多的合作,效仿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模式,与中国的硅谷一起成长。
《上海金融报》:国内目前PE、VC领域特别火,但却极为缺乏国际化人才,你觉得国内PE、VC人才相对而言有何欠缺,将如何进行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
黄德尊:我认为差距主要在于专业精神和道德水平。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很有人文气息的学校,我们希望提高学生的修养或者是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朝着“全人”的方向进行教育;我们还将增加跟香港的银行或者私募的合作,让学生可以在读书期间去做一些实习,接触到更多香港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国际视野。
公司治理提升依靠外在环境
《上海金融报》:我们知道黄教授是会计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的专家,您认为中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偏差在哪儿?
黄德尊:我认为两者的主要差距有三方面:第一,国际会计准则比中国会计准则允许更多的公允价值选项。比如,国际会计准则允许企业以公允价值重估固定资产,但中国会计准则不允许固定资产重估,从而固定资产的价值必须用历史成本计量;第二,国际会计准则允许转回以前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而中国会计准则不允许这样的转回;第三,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土地使用权基本上属于经营租赁。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它基本上是一项无形资产。
所以,这一切都意味着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提高知识层次,才能使用新的会计准则。
《上海金融报》:会计层面的标准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有何影响?
黄德尊:提供高质量的透明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尤其对上市公司而言。透明的会计信息能说明投资者、市场和政府监管部门监督企业的运作,也能帮助管理者做更佳的投资决定。
不过,公司治理提升最终还得依靠外在的环境,即遵守准则背后的精神,每一个从业人员都有其专业精神和道德水平。
《上海金融报》:去年以来,中概股在海外的表现不佳,甚至IPO都受阻,与国内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不无关系。您对此如何看待?
黄德尊:这件事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对民营企业甚至国有企业未来几年海外上市无疑造成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企业认识到海外市场有和国内市场不同的游戏规则,比如会计的透明、跟股民的沟通、取得股民的信任等方面。
不过,究竟是为什么会出现中概股股灾?是浑水等公司的一场阴谋?还是中概股确实存在一个系统性问题?我们对此特别进行了一个课题研究,具体而言,我们取了三类企业:一是通过反向收购方式在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二是在中国IPO上市的企业;三是在美国IPO上市的企业。比较这三类企业所处的行业,所处省份的体制环境,公司管理团队的构成,公司治理以及上市之前企业的业绩等,我们确实发现通过反向收购上市的企业有一些特征,比如独立董事的比例较低;董事会中有会计、法律、银行等专业背景的董事比例也偏低;和另两类企业相比主要来自于一些法律环境指数较低的地区,更多的来自于一些政府效率指数较低的也就是“比较不发达的地区”。
此外,这类企业的会计质量普遍较低,如很多企业不能按时报告它的财务信息;有很高的财务报表重述的比例;财务总监辞职的比例很高,会计师变更比例也很高,而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却非常低;内控有缺陷的比例也很高,从我们样本中的200多家企业来看,内控报告中指出违反了美国《会计准则》的比例高达46%。
我们想说明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都是坏公司,只是一些坏公司通过美国上市制度的漏洞得以上市,其实这些公司在中国都不能上市。
《上海金融报》:您觉得美国的上市制度和中国的上市制度各自有何优劣,或者不同阶段有何不同需要?
黄德尊:我觉得是不同阶段,最终还是需要市场来监督公司,因为靠监管部门有限的人力是不够的,而市场却有很多人盯着公司。长远来看,我觉得中国内地一定要朝着市场的方向发展,不然你的市场会完全封闭,没有效率,投资者就没有兴趣买。
《上海金融报》:证监会郭树清主席上任之后对中国的资本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您对此有何意见或者建议?
黄德尊:以即将施行的创业板退市制度来看,到底退市条件应该如何似乎有其争议性,如果单以获利来看,这些数字是很容易“制造”出来的,因此,应该还是以一个比较完整的公司治理指数及会计变量来做全面性地审视。
总体而言,我认为市场化改革要有很好的法律系统和信息披露配合,在此基础上,改革的步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些。
建议方面,我认为中国内地要建立一个比较有效的资本市场的话,必须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机会,使其和国有企业处在同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同时,开放更多地海外投资者进入。香港是一个跟全世界开放而且接轨的市场,你做不好的话钱就会离开,正是在这种市场制度下,给上市公司带来很多压力。我想这也是香港给内地宝贵的经验。
来源:上海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