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概念股从美国退市引发关注
年轻能干的中国高管曾一度率领内地企业涌入美国寻找资金和信誉,并希望通过在美国纳斯达克(Nasdaq)和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上市争取到相当数量的有见识的投资者。
这些愿望不见得真能实现,至少在上市这个问题上是如此。出于对监管趋严、估值偏低和分析人士刨根问底做法的担心,一些中国概念股开始从美国退市,转而踏上回归故里的漫漫征途。一些公司甚至考虑重新在中国内地或香港上市,而吸引它们的正是这两地较为宽松的监管和充裕的流动性。
去年,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退市的中国公司约有30家,市值总计达35亿美元,而2010年没有一家中国公司退市。有些公司通过管理层收购被私有化,有些公司退至场外交易粉单市场(Pink Sheets),还有些公司则在分析人士或监管机构的批评声中黯然离去。去年登陆纽约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中国公司仅募集到了22亿美元的资金。
2011年,最引人注意的退市可能要属哈尔滨泰富电气有限公司(Harbin Electric)了,该公司于2011年10月通过一笔7.54亿美元的交易成为私营企业。今年2月,一笔规模类似的交易也获得批准,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Shanda Interactive)股东以压倒性投票,计划以7.5亿美元将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传媒公司私有化。
部分中国概念股从美国退市的事实应该会令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感到担忧。包括搜索巨头百度(Baidu)在内等诸多中国互联网公司曾一度视纽约为第二故乡。截至2011年底,共有174家中国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内地而不是香港的公司)在美国这两大交易所上市。但未来要让更多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或许会有难度。
考虑一下估值问题。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第四大在线游戏公司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Perfect World)2012年预期市盈率仅为4.6倍,而它较小的竞争对手网龙网络有限公司(NetDragon Websoft)的预期市盈率则高于13倍。经纪商里昂证券(CLSA)驻香港科技股分析师施佳龙(音)对《巴伦周刊》(Barron's)说,相比美国投资者,中国和香港投资者愿意为中国概念股支付更多资金。而更高的估值反过来又会迫使内地公司从美国退市。目前还没有中国概念股从美国退市后重新在内地挂牌,但施佳龙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
与盛大的联合创始人陈天桥关系密切的分析人士和银行家认为,陈天桥的盛大互动娱乐可能不会在上海上市,但他可能会力争把盛大规模较小的子公司之一在上海上市,比如网络游戏公司锦天科技(Aurora)或在线文学平台盛大文学(Cloudary)。(中国禁止内地的集团及其子公司在国内同一家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外,还有很多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背上了行事明显不正当的声誉。《巴伦周刊》多年来一直在报道这类公司存在的会计问题。施佳龙认为,这样的恶名会令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看法大打折扣。
以遭香橼研究(Citron Research)分析师莱夫特(Andrew Left)曝光的东南融通(Longtop Financial Technologies)为例。2010年初,东南融通的股价在每股40美元以上。但去年8月却遭纽约证券交易所摘牌,原因之一是该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成员纷纷辞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目前正在对该公司展开调查。该公司没有提交截至去年3月的一个财年的年度报告。
动力设备生产商哈尔滨泰富电气有限公司去年11月从纳斯达克退市,此前该公司董事长杨天夫将公司转为私营公司。杨天夫说,他对美国厌烦了。但他的不满主要是针对像莱夫特这样的卖空者和独立记者博伊德(Roddy Boyd)。莱夫特曾指责杨天夫在提交给SEC的备案文件中没有诚实地提供信息。博伊德是财务调查网站thefinancialinvestigator.com的创始人,他有关哈尔滨泰富电气的文章也相当直言不讳。
博伊德提醒投资者在买进中国公司股票时要谨慎。他说,我不想让人们以为我是个排华者,但这是一个正在经历“成长中的烦恼”的国家,而这些烦恼之一便是公司伪造账目。博伊德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比其他任何国家的公司都更有可能造假,更有可能发生会计欺诈。
将一些中国公司拉回国内的因素还包括祖国相当大的吸引力。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驻香港分析师韦迪指出,北京一直迫切希望将在纽约上市的中国科技巨头吸引回来在国内上市,而大部分中国内地企业家的原材料来源和销售活动也多是在中国国内。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监管较松,分析人士和投资者也没有国外那么喜欢提出质疑。此外,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和心甘情愿的投资者。
将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何中国一些企业家回国的“长征”已经开始。
来源: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