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本网站第   位访问者

并购有望唱资本市场主角

券商主导的并购基金业务有望在今年进入实质性的业务播种阶段。随着政策审批放宽,未来市场化并购机遇越来越多,并购有可能代替IPO成为资本市场大型交易的主导。与市场一同成熟发展的将是中国券商的投行业务。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市场并购完成案例2607宗,在全球所占比重为9.27%;交易金额为1619.76亿美元,在全球所占比重为6.49%。中国市场在全球并购交易额中处于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英国。中国巨大的并购市场规模为并购基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标的资源和坚实的市场基础。

这一巨大的市场,目前仍旧是外资投行的天下,摩根大通、瑞银、高盛等牢牢占据交易额和顾问费的榜单。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地区并购财务顾问费金额达4.3亿美元,同比增长8.1%,其中瑞银一家公司的并购顾问费就达到了319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倍。

对美国券商而言,按业务部门统计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中,发行承销收入往往并不是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例如2007年高盛的投资银行收入中,有55.8%来自于财务顾问收入,25.8%来自于债券承销收入,股票承销收入比重仅18.4%。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国资本市场兼并收购活动不断活跃的同时,相关投行的财务顾问收入增长迅速,推动投资银行业务成功转型。

从业内多方了解的情况显示,去年以来国内并购市场出现值得关注的变化:其一,过去的PE投资更关注成长型投资,很少做并购,但目前PE对并购的关注已明显上升。其二,由于欧债危机,欧洲企业出售意愿增加,中国民企则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其三,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进入退休年龄,过去好企业不肯出售的现象已经有改观,去年的并购交易中,雀巢收购徐福记、百胜收购小肥羊等都是典型案例。其四,大型并购交易不再都是以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煤炭等资源驱动为主,材料、工业、高科技、消费等行业并购机会增长很快。

国内券商转型号角也已经吹响——在决策层2月份以来的行业调研与座谈中,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允许证券公司成立控股的并购基金管理子公司,且并购基金管理子公司能够以普通合伙人身份发起设立并购基金。这样既可有效隔离并购投资业务与证券公司之间的风险,也能较好地解决自营投资业务和基金管理业务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中金并购基金已于2011年初成立,成为首只通过证监会批准的券商直投募集基金。这种并购基金管理模式,或许将被其他券商复制。利用并购基金募集资金,可以突破券商净资本15%的直投比例限制,从而放大投资杠杆,扩大投资规模。

成立并购基金管理公司能使券商在整个投资生命周期中收入来源更为多元化,包括管理费、业绩提成、保荐费用及自有资金增值等,避免熊市下券商投资收益的大幅变动。有业内分析人士测算,假如5%的并购交易通过并购基金实现,预计有望给券商带来30-75亿元的总体收入,占2011年投行收入的12.45%,由于投入成本较低,对净利润的贡献率能超过10%。

不过,目前并购基金在持股比例方面,还存在现实的障碍。如《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中,对保荐机构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持有发行人的股份合计超过7%有所限定。《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规定,“持有一种权益类证券的市值与该类证券总市值的比例不得超过5%”。在未来并购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中,监管机构还需要就此进一步明确。


来源:中国证券报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149号
 粤ICP备16002630号